防疫公眾號怎么做才能讓新手快速漲粉?

你是不是每天吭哧吭哧寫防疫學識,閱讀量卻總卡在兩位數?隔壁老王的養生號隨便發個"綠豆湯養生"都破萬,你這頭剛寫完《氣溶膠傳播新發現》,轉頭就掉粉三個?去年依靠微信公眾平臺數據顯示,帶"防疫"核心詞的公眾號,平均打開率比美妝類低42%,但有一個叫"防疫探究所"的號愣是殺出重圍,單篇漲粉8000+,他們到底施了什么魔法?
防疫內容同質化嚴重?試試這一個冷門角度
上個月參加行業溝通會,聽到個狠案例:某三甲醫院公眾號把《正確洗手六步法》改寫成《護士長教你搓出男友手》,閱讀量從300飆到2.3萬。秘訣在于找到了新切口——把防疫動作轉化成生活場景。比如說:
口罩揀選 →《圓臉vs方臉:你的本命口罩是哪種?》
居家消毒 →《養貓家室消毒避雷指南》
核酸檢測 →《捅鼻子VS捅喉嚨:哪種更酸爽?》
市疾控中心李醫生私下透露:"我們最新調查顯示,帶具體場景的防疫指南,轉發率比普通科普高3.6倍。"
專業內容太枯燥?學學菜商圈阿姨的說話藝術
前兩天刷到個爆款推文,標題叫《酒精噴手機等于給病毒泡溫泉?》。正文開頭是這么寫的:"姐妹們別心疼那幾毫升酒精了,你手機殼里藏著的細菌,比馬桶圈還多三倍!" 看一看人家怎么把專業術語翻譯成人話:
專業表達 | 接地氣說法 |
---|---|
氣溶膠傳播 | 廁所抽煙會帶毒 |
物表消殺 | 快遞拆箱五步曲 |
免疫屏障 | 身體里的金鐘罩 |
廣州某區政務號運營者小王說:"自從改用'測核酸就像吃火鍋選蘸料'的比喻,大爺大媽轉發量翻了五倍。" |
漲粉難?這三個時間點發文等于開外掛
去年幫朋友運營的防疫號做過AB測試,發現早上七點發《通勤防護指南》,比晚上八點發同類型內容,打開率高73%。后來才明白:
早7-8點:打工人通勤路上刷手機
午11-12點:等外賣時碎片閱讀
晚6-7點:下班路上焦慮高峰期
更絕的是某社區號的操作——每次發核酸檢測通知都帶個編號,比如說"第88次召喚勇士",還搞積分兌換抽獎,現在粉絲天天催更,跟追劇似的。
別死磕專業學識。上次見個號主非要把《防控方案第九版》做成動畫,結局閱讀量還沒居委會張大媽拍的"塑料袋取快遞教化"高。記住,防疫科普不是論文答辯,能把買菜大媽從"戴口罩露鼻子"糾正成"正確佩戴",比寫十篇SCI綜述更具有價值。就像疾控專家老趙說的:"能讓老百姓笑著學會的防疫技巧,才算是真本事。"
標題:防疫公眾號怎么做才能讓新手快速漲粉?
地址:http://www.somo5.cn/gfyxxy/45765.html
免責聲明: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,不為其真實性負責,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,非商業用途,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,本人將予以刪除。
相關推薦
- “新聞發表會的流程及信息稿的寫作”166人看
- “良品鋪子快速發展遇困境 線下慘遭腰斬”194人看
- “GB2626”185人看
- “信息媒體發新聞那些需要要點觀察”230人看
- 交車軟文(新車交車軟文)68人看
- “服裝宣傳文字如何寫更能引起人?”136人看
- “軟文營銷為什么深受現代各公司的青睞?”216人看
- “企業軟文稿誰在看,有什么價值?”222人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