軟文與普通文章的區別揭秘,看完不再被套路

你有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?明明在看一篇講護膚學識的文章,看著看著突然開始推薦某個品牌的面膜。這就是典型的軟文。去年我朋友就被這樣的文案坑過,花398元買了三盒"神奇"面膜,結局連根基保濕都做不好。
軟文和普通文章到底差在哪?
最核心的區別在于寫作目的。普通文章是為了傳遞消息,比如說科普防曬學識;軟文則是為了引導開銷,哪怕披著科普的外衣。去年某美妝大V的防曬測評被扒,推薦的6款商品全是廣告,這事兒在圈內鬧得滿城風雨。
識別軟文的三個核心信號
商品參數異常具體:普通文章會說"SPF50+的防曬霜",軟文會寫"XX品牌第三代水感防曬乳SPF52 PA++++"
對比手法有傾向性:刻意貶低常見品牌,突出某個不知名商品
網民評價高度雷同:你會發現不一樣文章里的"潛在顧客反饋"都像同一個人寫的
2023年潛在顧客協會的調查顯示,78%的受訪者曾因誤信軟文發稿網不滿意的商品,其中美妝和保健品領域最嚴重。
好文章和好軟文的評判準則
普通好文章要閱讀消息濃度和條理性,比如說一篇講保險揀選的深度報導,會把不一樣險種的優劣勢講透。好軟文則要看轉化率,去年某母嬰號一篇看似中立的奶粉評測,直接帶動某品牌單日銷售額破千萬。
但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:現在連正經媒介都在學新聞的寫法。比如說某財經大報的行業剖析,會冷不丁插一段某公司的技術革新案例,看著像客觀報導,實則是付費內容。
寫作手法的五大差異
- 開頭切入方式:普通文章常采用懸念或數據,軟文偏愛制造焦慮
- 案例采用:普通文章用典型案例,軟文愛編造"我朋友"的故事
- 數據引用:普通文章會標注數據來源,軟文常采用"探究表明"糊弄
- 商品描述:普通文章講定律,軟文會強調"三天見效"
- 結尾設計:普通文章引發思考,軟文必須引導掃碼或點擊鏈接
去年幫某公司做內容診斷時發現個有趣現象:他們的技術文章閱讀量平平,但把同樣的消息改寫成"揭秘行業黑幕"的軟文,轉化率直接翻了7倍。這說明受眾不是討厭廣告,而是討厭拙劣的偽裝。
最近和出版社的朋友聊天,他說現在連圖書都在用軟文思維做營銷。一本普通的史實書,非要包裝成"顛覆你三觀的十大真相",腰封上印滿夸張的推薦語。這讓我想起小區門口藥店的海報,連賣維生素C都需要寫上"延年益壽的秘訣"。
說到底,軟文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軟文當真相。下次看到心動推薦,不妨先查查這一個賬號最近半年推過多少同一類商品,再看一看評論區有沒有真實網民反饋。記住,真正的好東西不要用力過猛的文案來證明自己。
標題:軟文與普通文章的區別揭秘,看完不再被套路
地址:http://www.somo5.cn/gfyxxy/44894.html
免責聲明: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,不為其真實性負責,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,非商業用途,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,本人將予以刪除。
相關推薦
- “軟文交易平臺哪個比較好?如何采用?”112人看
- “軟文發表有那些禁忌重點”124人看
- “新聞稿發稿作用是什么?”239人看
- 保險推廣軟文(健康險推廣軟文)44人看
- “常見的軟文投放平臺有哪些?”209人看
- 代寫軟文文案(文案文章代寫)62人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