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漢報紙軟文實戰錄:讓老街坊都來捧場

武漢的報紙還有人看?您莫不信邪!去年幫戶部巷的燒梅店在《楚天都市報》登了篇軟文,結局半個月賣出3萬籠,老板娘差點累得進醫院。今天就擺一哈子,么樣在武漢紙媒上玩出花來。
武漢人真的還在看報紙?
您家莫以為看報的都是爹爹婆婆,去年市調數據顯示,35歲以下看報人群漲了12%。特別是《武漢晚報》的美食版,年輕吖們比老桿還盯得緊。舉一個活例子:江漢路那家網紅牛雜店,就是靠報紙軟文費用帶火的,現在排隊排到要發號。
(傳統廣告VS報紙軟文費用效果對比)
投放方式 | 咨詢量 | 轉化周期 |
---|---|---|
電梯廣告 | 日均5通 | 2-3個月 |
報紙軟文費用 | 日均23通 | 1周見效 |
朋友圈推廣 | 日均40通 | 當天轉化 |
么樣寫出讓武漢人轉發的軟文?
記住這三板斧:
- 開頭要帶江湖氣(比如說"漢正街的老汪最近蠻閃")
- 中間夾方言梗("您家曉得為么司要過早撒")
- 結尾留話把子("不服氣的明天來萬松園掰手腕")
最絕的是某龍蝦店的操作:在軟文里埋了句"憑此報可換秘制蘸料",結局當周報紙被炒到5塊錢一份。
為么司有些軟文杳無音信?
審過上百篇失敗案例,發現癥結出在這幾點:
- 把武漢寫成全國通用的"某城市"
- 不敢提詳細地名(光谷、鐘家村這些必須點名)
- 不曉得用本地KOL背書(比如說請"好吃佬"欄目主編試吃)
來看一個翻車現場:
原句:"本店食材新鮮價錢實惠"
撰改后:"硚口李嫂每天清早來挑藕,她說'這家的藕湯比屋里的還到位'"
2023武漢紙媒數據揭秘
從印刷廠搞到的內部消息:
- 帶二維碼的軟文留存率高67%
- 周四出版的報紙閱讀時長多23分鐘
- 出現"武漢""江城"字眼的廣告記憶度高3倍
某中醫館的騷操作:在《長江日報》健康版連載"老中醫街頭觀察日記",結局咨詢電話把坐診專家逼得周末加班。
突然想起來,有個潛規則您家要曉得:武漢報紙編輯最煩"高大上"的公司簡介。上次幫某地產商軟文寫作,開頭改成"徐東的班子們留意了",閱讀量直接翻番。故此啊,在武漢搞宣傳,就要像熱干面——看起來糙,吃起來香。
標題:武漢報紙軟文實戰錄:讓老街坊都來捧場
地址:http://www.somo5.cn/gfyxxy/42181.html
免責聲明: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,不為其真實性負責,只為傳播網絡信息為目的,非商業用途,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,本人將予以刪除。
相關推薦
- “手游宣傳渠道和推廣方法哪種比較好?”223人看
- “比較好的新媒體宣傳渠道有那些”163人看
- “如何做好新聞營銷發稿?”152人看
- “73種新聞稿編寫類型,趕緊采用起來!”225人看
- “新媒體是怎么賺錢的,有多少種做法?”266人看
- “關于娛樂圈類軟文編寫重點”131人看
- “新聞源投放渠道和價錢介紹”186人看
- “詳解舉辦信息發新聞會需要多少錢?”206人看